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殡葬文化

千年习俗已在这里拐弯

发布人:迷之站长阅读量:

image.png

       千年习俗已在这里拐弯---清明绿色祭祀准备好了吗“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又到清明祭祀时,传统旧习从今年春节开始被摒弃。接受?不接受。在青山绿水理念中,我们选择接受,也在为之努力。民间传统习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一至以来的基本主题。清明祭祀的方式常见的做法: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三是燃放烟花鞭炮。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的清明特色。

      传统祭祀方式遭遇“弯道超车”,2018年1月11日,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做好2018年春节清明节期间群众安全祭祀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在成都市和各市(州)驻地城市周边的殡仪馆、火葬场、公墓等殡葬服务场所,从今年2月15日起,一律禁止焚烧和燃放冥币、香烛、烟花鞭炮等丧葬用品行为。广泛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天堂信箱寄语等绿色环保祭祀活动。”1月15日,宜宾市民政局转发《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做好2018年春节清明节期间群众安全祭祀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辖区内的殡仪馆、火葬场、公墓等殡葬服务场所,从今年2月15日起,一律禁止焚烧和燃放冥币、香烛、烟花鞭炮等丧葬用品行为”。

       这就是说,从此以后,祭祀活动一律禁止焚烧和燃放冥币、香烛、烟花鞭炮等丧葬用品行为,倡导以鲜花为主的绿色祭祀、低碳祭祀、文明祭祀。生养死葬,慎终追远。漫漫的历史长河,造就了博大恢弘的中华文明,也造就了我国独特的丧葬习俗。数千年沉淀下来的丧葬习俗,其中不乏重视孝道的传统美德,但也存在重殓厚葬和愚昧迷信的陈规陋习。如何将这些陈规陋习从丧葬习俗中剥离并加以革除,破除千年旧俗,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已经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1956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了倡导身后实行火葬的签名活动,我国殡葬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然而,“文革”十年中断了殡葬改革的大好局面,“左”的思潮使群众对殡葬改革再次感到困惑,殡葬管理一度呈现滑坡势头。正是改革开放的号角使我国的殡葬改革迈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981年,民政部召开全国殡葬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殡葬改革工作方向,改革土葬和旧的丧葬习俗。1982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列改革工作的报告》。此后,各地也纷纷出台实行火葬的鼓励措施,殡葬改革的形势出现了明显好转。198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党组<关于共产党员应简办丧事、带头实行火葬的报告>的通知》中就要求,共产党员要带头实行火葬,简办丧事,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级政府则层层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制度,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对违反殡葬政策法规的,给予严肃查处。

       2013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强调党员干部要“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树立时代风尚;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传承先进文化;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弘扬新风正气”2016年2月19日,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扎实的殡葬管理工作使得广大群众从心底接受了新的丧葬方式,流传千年的旧俗在这里彻底转向。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丧俗改革,以“破千年旧俗,树文明新风”为主题,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健康文明的丧葬和祭扫方式在各地不断涌现,并逐步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接受。目前,传统中以修坟建墓为主的土葬方式以及围绕土葬所采用的繁琐礼仪,正逐步被节地生态、文明环保的方式所取代。在葬法上,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并且在大中城市基本实现了用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用鞠躬默哀代替磕头跪拜,用播放哀乐代替吹吹打打等形式。在祭扫方式上,焚烧纸钱、纸扎祭品、燃放鞭炮等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的做法,逐步被敬献鲜花、种植纪念树、播放纪念音像等方式取代。其中,鲜花已成为主要的祭扫用品,营造出没有纸钱飞灰、鞭炮硝烟的文明氛围。事实上,在瑞典、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节地生态安葬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绿色与简约”俨然成为殡葬新风尚。

        2018年春节:双龙公墓及宇静园公墓祭祀活动低碳环保绿色为落实全省在祭祀活动中“禁燃禁放”的规定,翠屏区殡葬管理所做到“宣传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2月14日区殡葬管理所将2000余份由区民政局、公安分局、环保局、安监局联合发出的《关于禁止焚烧祭品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送到城区街道、宗场镇、象鼻街道进行张贴,争取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管理所还在公墓园区内拉出横幅、标语,张贴公开信等,让群众知晓。同时,得到宗场镇人民政府、象鼻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2月15日(年三十天)管理所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息加班联系墓主,电话告知公墓内禁燃禁放,倡导鲜花祭祀。为了维护好墓区秩序,方便群众祭祀,区殡葬管理所统一了入口管理,对不知情群众带进墓区的香烛、纸钱、鞭炮用管理所免费提供的鲜花、寄语卡进行兑换(愿意带回的,祭扫完毕后在入口处领取,不愿带回的由管理所集中销毁),鼓励低碳、文明祭祀。一是形成联合力量。由特勤人员、公安、交警、城管、村、社区干部、管理所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执法组,全天候维护现场秩序;管理所全员充当宣传员,现场讲解、兑换鲜花。二是加强对墓区的巡查、监督。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三是民政人发扬“孺子牛”精神,敬业、奉献。家住城区的人员,早上5点就得起床,6点前赶到墓区,一直工作至下午5时30分。

       当然,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现,都有正反两个不同的观点。正方观点:这是一件好事,值得倡导。不少群众认为:早就应该这样了。相比之下,这次祭祀活动感觉清静多了、环保多了。没有往年那乌烟瘴气、没有以往的炮声隆隆。好!点赞!下次把小孩也带来,没有污染,放心!反方观点:不应该、不理解。火炮不放还能接受,香烛、钱纸不烧就是不能接受。极少数持抵触情绪。入园祭扫后,将带来的香烛、纸钱、烟花、爆竹在墓区围墙外就燃烧、燃放。

      2018年清明节公墓依然是禁燃禁放,倡导以鲜花为主的低碳环保绿色祭祀2018年是全省统一禁燃禁放的第一年。春节期间,翠屏区基本实现目标。清明节即到,公墓依然是禁燃禁放。翠屏区宗场镇双龙公墓及位于象鼻街道大林村的宇静园公墓分墓区全面禁止焚烧和燃放香烛、冥币和烟花鞭炮,倡导以鲜花为主的文明、低碳、环保祭祀方式。过去,我们总习惯用破旧的镜框局限自己的世界。

      而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去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